虹吸雨水!碚专用足球场雨水利用的探索与尝试

浏览次数:389    发布时间:2023-10-11 11:37:46    

1 (105)

  相对于其它建筑类型,体育建筑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

  首先,体育建筑物占用大量的土地,挤占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植被,降低了自然环境对水的蓄调净化能力。

  人们在从事体育建筑活动时往往需要切坡填沟,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的自然集流排水系统,容易增大地面径流和造成水土流失。

  与体育建筑相关的道路、广场大量的硬质地面切断水在土壤中的渗透渠道并加大了地面水的蒸发,导致地下水位及水质下降。

  体育建筑使用的一些材料未经处理就排放,引发成片水体污染,建筑木材的使用加快了森林的消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同时,体育竞赛场地的耗水量也十分可怕,一个标准田径场加上周边的生态环境绿化,洒水量一次就超过100 m3。

  因此,坚持多重功能并重,突出生态和水源有效利用是完善体育场馆设计的主要目标。在北碚专用足球场(图4)项目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水作为一个发展生态的要素与其它设要素相结合,充分考虑到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回收、过滤、净化后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有效的实现雨水的收集、循环利用,达到预想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我们对该项目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创新和经济可行性论证。

  (1)利用体育设施创建雨水拦蓄循环系统的技术措施

  (2)主要利用体育场大面积屋面或看台以及运动场地,构建巨大的雨水收集器。

  (3)建设范围内地面尽量采用草皮砖等透水材料铺装,所有绿地皆考虑用来收集过滤雨水。

  (4)设置专用的集水池(约400 m3),集水池分为沉淀池和蓄水池两部分,且计划与过滤水装置相连,争取达到泳池用水标准。

  (5)设置绿色看台,所有看台均做120 mm厚的种植层(图5)。这种绿色看台能有效的增强对雨水的涵养能力减少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环境。

  体育设施雨水拦蓄循环系统工艺流程(图6)。

  可行性分析

  (1)水源分析据气象数据资料统计表明,北碚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080 mm,近三年来,年平均降雨量为1 130.6 mm。该体育场收集雨水的面积为12 000 m2,若以70%的利用率计算,每年收集雨水就可达9 072m3,这么多量的水,可用于浇灌体育场90次或洗小轿车4万俩。因此,完全能满足水循环系统使用的水源。

  (2)建造成本

  ①物理过滤系统:循环水泵2台、高速过滤砂缸2台;

  ②化学消毒系统:投药泵、耐酸、碱药桶;

  ③回水系统:布水口、管道、管件

  ④电控系统:电控箱、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