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浏览次数:866    发布时间:2022-03-01 05:50:33    

  1 (73)

  “嘉兴又获得了一张‘国字号’名片——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这对于嘉兴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昨天,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嘉兴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破解内涝等难题,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22个城市PK嘉兴为啥能胜出

  昨天,从市建委获悉,今年2月,经过演讲答辩,嘉兴在全省多个申报城市中力压群雄,成为全省申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的唯一城市。此后又进入全国竞争性评审程序,在30多个申报城市中再次胜出,并最终成为2015年度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

  了解到,嘉兴参加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在22个城市中获总分第八名。嘉兴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全程参与了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的市建委副调研员方柏如告诉大伙,嘉兴无论是在技术优势还是工程实践、水系规划、机制建设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江南水乡的嘉兴,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但水资源相对有限,嘉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20.76亿立方米,居全省倒数第二。早在2011年,国家水专项办公室就把嘉兴列为示范城市,并设立了“河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课题,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服务于嘉兴建设海绵城市。

  经过4年努力,目前,嘉兴市区多个绿道、公园、小区、道路等都先后建成或正在建设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经初步测算,市区在建或已建示范工程汇水面积约5.9平方公里。方柏如介绍,经过权威第三方机构监测,氨氮、总磷、COD等浓度下降了30%到40%,“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下雨天,城市路面的积水现象大大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起,嘉兴城市规划技术新规正式执行,所有新建、新建规划项目等必须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广。“凡是不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规划设计的,将被一票否决。”方柏如说。

  3年内将获至少12亿元补助

  海绵城市能给嘉兴带来什么

  听起来陌生的海绵城市,解决的其实是老问题——城市里的水,包括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面临的各种问题。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要让城市拥有像海绵一样的蓄水能力,充分利用湖、塘、库、池等空间蓄存雨水,同时保证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尽量使用雨水和再生水,优质地表水则用于居民生活。

  了解到,一旦获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资格,意味着嘉兴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至少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这或将是嘉兴市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的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助。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用水时,释放蓄存的水加以利用。整座城市像块海绵一样,能轻松解决现代城市常有的内涝问题。”市园林市政局局长肖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嘉兴而言将是极好的机遇,可以解决城市洪涝、水质污染等问题,实现洪涝控制、资源回用、污染控制。不仅如此,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加强嘉兴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构建“自然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能,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昨天,在位于市建委大院的道路一侧,一位车主利用非上班时间给自己的爱车“洗澡”。不一会儿,车被洗得干干净净。

  “这可不是自来水,而是收集的雨水。”站在一旁的市园林市政局市容园林科相关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只水箱说,市建委率先进行雨水收集试点,通过将雨水管进行改造等实现雨水回收利用。记者注意到,雨水管被改造后,还安装了马达等辅助设施,该负责人说:“这只水箱可以装4吨水,平时可用来洗车、绿化浇灌。”

  今后类似的雨水收集试点将在嘉兴全面推广,在他看来,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嘉兴将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让整座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吐纳呼吸”。

  据介绍,基于嘉兴城市雨水系统建设需求、海绵城市与排水防涝系统控制要求以及示范展示性,嘉兴计划在市区18.44平方公里的规定示范区内,针对旧城改造示范区域、南湖重点保护示范区域、已建新城改造示范区域、未建新城建设示范区域等各个区域的特点全力推进低影响开发,“示范区78%的雨水量要实现渗、滞、蓄、净、用,只有22%排入河中,从而大大减少积水和水污染。”